唐醫(yī)生趕緊給陳阿姨拍片檢查。果然發(fā)現(xiàn)了“元兇”——陳阿姨胸部有個“三角形”的高密度陰影,緊鄰動脈血管。
唐醫(yī)生猜測,可能是食管異物。但陳阿姨矢口否認:“自己不是三歲孩子,壓根就沒被東西卡過?!?/span>
仔細詢問,陳阿姨說這幾天只吃過魚,但卡沒卡到自己肯定知道。唐醫(yī)生也納悶,若是魚刺,又怎么是三角形?
“不速之客”驚動了該院3位“大咖”:頭頸外科專家錢永、胸外科專家吳軍和消化內鏡科鐘敦璟副主任。醫(yī)生們會診后確認是“異物”,且已刺穿食管壁,形成炎性膿腫。如果不及時取出,會造成食管糜爛、潰瘍、出血,甚至造成食管穿孔,若刺入胸主動脈,更會危及生命。
鐘敦璟副主任仔細研判CT影像后,發(fā)現(xiàn)異物離主動脈太近,胃鏡手術很容易傷到胸主動脈血管,太危險。大咖們研究后,制訂了一個簡單、安全、穩(wěn)妥的“跨界”手術方案。
鐘敦璟副主任利用食管鏡檢查,發(fā)現(xiàn)異物就是之前猜測的魚刺,并準確確定穿孔位置,胸外科吳軍主任默契用微創(chuàng)胸腔鏡在陳阿姨胸部開了個小口, “順帶”沖洗穿孔周圍的膿汁,并確定魚刺與動脈血管距離。確定位置后,吳軍主任迅速將食管與胸主動脈隔離,鐘敦璟副主任“趁機”操作電子胃鏡,將魚刺快速取出。
魚刺為何是三角形?醫(yī)院大廚分析來自魚頭。
魚刺“真面目”
吃貨們下次吃魚小心嘍。
目前,陳阿姨一切安好,身體正在康復中。
專家建議
但如果你們真不小心被卡住了怎么辦呢?吳軍主任給了這樣的建議:
吳軍主任與黃聰聰醫(yī)生看望陳阿姨
一旦有硬物卡住食管,首先不要緊張,保持鎮(zhèn)定,畢竟食管異物不像氣管誤吸異物那樣兇險。
其次停止進食、喝水,再根據(jù)情況進行救治。如果異物不能自行排出,應迅速到醫(yī)院就診。一般可在胃鏡下取出,這是一種最為可靠和簡單的診斷及治療手段。
有些“老方法”,比如喝醋,咽大米飯或饅頭,讓異物跟著食物咽下去,這樣的方法是不對的,有時效果會適得其反,這時也不建議給患者拍背,因為拍背有可能使異物越掉越深,從而造成食管穿孔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