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是海南省腫瘤醫(y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年輕有為的知名專家。
珠穆朗瑪有高度,趙曦卻永遠看不到“頂峰”。因為他面對的很多病例,被業(yè)內稱為“珠峰”,每一次外科手術,無疑都是一次新的“攀登計劃”。
杜先生身上一個重達2900克的巨大腫瘤,像橫亙在趙曦面前的一座“險峰”。狀似蓮藕的“霸道”腫瘤,盤根錯節(jié),首尾相連,橫跨腹腔、盆腔、結直腸、腿部多個組織,一直從杜先生腹腔長到了大腿上,總長度近40公分。
這個“長勢”奇特的腫瘤,多家醫(yī)院的專家束手無策。
今年3月底,趙曦和醫(yī)院多學科專家聯(lián)手,歷經7小時聯(lián)合手術,成功將“蓮藕”完整挖除。杜先生從麻醉中蘇醒后,看到從自己身上“挖”下的巨大腫瘤的照片,眼含熱淚,顫抖地抬起右手,豎起拇指,連連為趙曦團隊的精湛醫(yī)術點贊。
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難度極高,素有普外科“珠峰”手術之稱。
今年10月底,來自江西、51歲的吳女士,在外院診斷為“十二指腸癌”。經人介紹,慕名找趙曦治療。
十二指腸壺腹部位置特殊,比鄰膽管等多個重要臟器,并且被下腔靜脈、腸系膜上動脈等多條重要輸血組織“包圍”,傷及任何一條血管,都會引發(fā)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胰十二指腸切除是普外科治療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最高的手術之一。
采用常規(guī)開腹手術,難度低一些,但吳女士體質不好,術后生存質量無法保證。趙曦決定實施“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是一種微創(chuàng)新技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手術精準度高、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手術難度加倍提高,對主刀醫(yī)生是一種挑戰(zhàn)。
趙曦對腹腔鏡技術頗有研究,腔鏡下“分離、解剖、結扎、縫合”等操作手法十分嫻熟。
患者安全第一。術前,趙曦聯(lián)合醫(yī)院多學科專家會診意見,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
術中,趙曦和團隊沉著應對、精準操作,歷時8小時,順利完成手術。
趙曦再次完美地完成了一次“攀登”。術后,吳女士恢復很好,沒有出現(xiàn)任何并發(fā)癥。
趙曦顧不及休息,一座更險峻的“山峰”出現(xiàn)在他面前。今年11月初,來自瓊海、50歲的陳女士,被確診為直腸癌,并擴散、侵犯了盆腔內幾乎所有臟器。病情急劇惡化,陳女士生命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死亡風險極高,是結直腸外科的“珠峰禁區(qū)”。生命無價。為了患者,趙曦決定“攀越”。趙曦再次啟動了MDT(多學科會診模式),設計了多套手術治療路徑,并制訂了應急方案。為降低手術風險,趙曦邀請該院首席專家邵永孚擔任主刀,請泌尿外科曲軍副主任等經驗豐富的專家聯(lián)合進行手術。趙曦又一次“登頂”成功。手術持續(xù)7個多小時,不僅順利切除了盆腔內被癌細胞侵犯的直腸、膀胱、輸尿管、乙狀結腸、子宮和部分陰道等臟器,清除了盆腔內淋巴結,還成功完成了排便和排尿系統(tǒng)的再造。術后,陳女士身心恢復如初,甚至比生病前還胖了好幾斤,根本不像患過大病的人。醫(yī)者仁心。趙曦不僅醫(yī)術精湛,對待患者更是認真負責。有次在上海飛往海口航班上,一名男乘客突發(fā)急病“栽倒”在座位上。趙曦和同行的蒙燕醫(yī)生,現(xiàn)場實施搶救,并一路陪護轉危為安的患者到達??诿捞m機場。
今年,趙曦被評為海南十佳“好醫(yī)護”。不善言辭的趙曦說:醫(yī)生的職責,就是要不斷翻越“死亡”的峰巔,用自己最大努力,去救護每一個患者!
趙曦主任(左一)與患者交流
(梁山 陳琳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