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份責任 保一方平安。
海南省腫瘤醫(yī)院面對嚴峻的消化道腫瘤防治形勢,聚四方英才,組建了一支超豪華的專業(yè)診療“戰(zhàn)隊”,助力實現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腫瘤大病不出島”目標。
豪華“戰(zhàn)隊”
消化道腫瘤是我國國民健康頭號殺手,全球半數左右的消化道腫瘤發(fā)生在中國。我國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每年新發(fā)病例約150萬,死亡病例約100萬,近85%的患者在確診時即為中晚期,治療費用巨大,家庭負擔沉重。
守土有責。肩負海南腫瘤防治重任的海南省腫瘤醫(yī)院,面對消化道腫瘤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的嚴峻形勢,組建了海南陣容強大、超“豪華”的診療專家團隊。
團隊既有“身經百戰(zhàn)”、我國著名的腹部腫瘤老專家邵永孚,又有趙曦、涂瑞沙等技藝精湛、經驗豐富、年輕有為的青年專家;既有海南本土知名的胃腸專家余書勇,又有海外從醫(yī)工作經驗的李鐸、海歸博士李志剛、魏志霞;更有一批國內“精挑細選”而來、具有技術創(chuàng)新技能的“小字輩” 年輕醫(yī)生,真正形成了“老、中 、青”相結合的技術團隊。
再豪華的戰(zhàn)隊,缺少醫(yī)技的支持,就像戰(zhàn)機沒有雷達一樣,無法投入作戰(zhàn)。為此,該院投入巨資,組建了海南規(guī)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國內一流的消化內鏡中心,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消化內鏡頂尖專家李兆申院士及其團隊進駐該中心。國內知名內鏡專家宋健博士、軍隊青年消化道診療專家鐘敦璟“坐鎮(zhèn)”一線,使該中心消化道腫瘤的早篩、早診、早治水平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腫瘤化療專家魏志霞、中西醫(yī)結合專家李志剛,兩位有著日本、美國等醫(yī)技發(fā)達國家豐富從醫(yī)經驗的“海歸”,強強聯手,針對消化道腫瘤靶向治療中的不良反應,利用中藥調理生理機能,不僅有效減輕了病人的治療痛苦,更保證了治療效果。
李兆申院士評價:一個消化道專業(yè)聚集這么多“豪華”人才,至少在省級醫(yī)院不多見。
小試牛刀
消化道腫瘤最有效預防手段就是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海南省腫瘤醫(yī)院常務副院長李富軍介紹,很多消化道癌癥都是由息肉惡變而來,因此完全可防可控。如結直腸癌,大多由良性腸息肉轉化,腸鏡檢查能及早發(fā)現,只要及時手術處理,可有效降低癌變幾率,預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
美國、日本、韓國等全面推行胃鏡篩查,日韓消化道早期腫瘤診斷率已達到 70% 以上,而我國不足15%。
今年初,該院消化道團隊向消化道腫瘤“宣戰(zhàn)”——由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捐贈200萬元,率先在全省開展消化道腫瘤篩查活動。
此后,他們又爭取到國家城市癌癥早篩項目的支持,在??谑薪M織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等專項免費篩查活動。
消化道健康保衛(wèi)戰(zhàn)初戰(zhàn)告捷,目前受益群眾超過5000人。
消化內鏡團隊致力于消化道早癌的發(fā)現與治療。他們率先在海南引進了早期胃癌血清篩查技術、結直腸癌基因精準篩查技術及磁控膠囊胃鏡上消化道腫瘤篩查技術,極大提高了消化道腫瘤的篩查效率。宋健博士等開展的內鏡下早期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黏膜下剝離術,胃腸道間質瘤內鏡下剝離術、挖除術、隧道法切除術及膽胰內鏡技術,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短短時間內,消化內鏡中心在省內樹立了品牌,獲得業(yè)界和社會的認可。
由海南知名胃腸診療專家、享受軍隊特殊津貼的余書勇教授領銜主導的胃腸腫瘤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3D腹腔鏡“保肛”根治腸癌技術,單孔加一腹腔鏡消化道腫瘤根治術,達到國內同行先進水平。傳統(tǒng)腹部腫瘤手術,患者術后一般臥床5天,失血數百毫升。余書勇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患者次日即可下床活動,失血往往才十幾毫升;而胸腹腔鏡聯合的三野清掃食管癌根治術,更是避免了傳統(tǒng)手術由胸部切至腹部的巨大切口對身體的創(chuàng)傷,操作更加精細,解剖更加清晰,保證根治效果的同時極大減少了病人的痛苦,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肝膽胰學術帶頭人李鐸博士,利用3D成像技術精準評估肝部腫瘤切除技術和動態(tài)超聲造影引導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等,填補了海南省空白。
胃食管瘤青年專家涂瑞沙,連續(xù)兩年在海南省中青年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視頻大賽中,獲得全省一等獎。
年輕醫(yī)生鄒瑞、蔡耀慶、彭旭開展的“雙鏡取石”及肝膽胰腫瘤放射粒子植入技術,讓原本要“開腸破肚”的大手術,2個鉛筆大的小孔就解決了,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這支豪華“戰(zhàn)隊”,讓海南消化道診療水平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跨入國內同行先進水平。
圖為消化道團隊聯合手術
逆行的患者
腫瘤大病不出島,既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目標,也是海南一代又一代百姓的心愿。
原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首席專家邵永孚,是我國著名的腹部腫瘤專家,有人形象比喻:邵永孚加盟后,讓海南消化道腫瘤診療實現“三連跳”,直接從“小班”進入了“大班”。
過去,海南消化道疑難、復雜腫瘤疾病,一般都要到廣州、北京或上海治療。隨著該院消化道診療團隊的日益壯大,出現了大量從內地到海南求診的“逆行”患者。
去年12月,邵永孚專門為4位80多歲的患者舉行了一個特別的生日慶?;顒?。4位高齡患者最長的89歲,最“年輕”的83歲,他們有的從東北、有的從西部高原、有的從首都北京“逆行”來海南,專門找邵永孚治療。
當4位高齡患者平安度過手術安全期,邵永孚特意買來蛋糕,為他們慶祝新生。
據統(tǒng)計,2018年僅邵永孚腹部外科團隊,就有近30%的住院患者來自島外。
創(chuàng)新是這支豪華團隊的“助力劑”。
海歸博士李志剛潛心研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癌癥疾病的研究,在患者術后康復、特別是胃癌切除患者的營養(yǎng)康復中,效果突顯。四川、貴州等許多晚期癌癥患者不斷“逆行”到海南找李志剛診治。
由邵永孚主導、目前海南首家引進的、世界最前沿的“術中放療”技術,讓眾多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打破了死亡魔咒。晚期胰腺癌術中放療,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存奇跡。
腫瘤化療學術帶頭人魏志霞倡導的以MDT為基礎的個體化治療模式,為每位消化道腫瘤患者量身打造個性化治療方案,極大的延長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他們的生存質量;內科治療作為腫瘤治療的重要一環(huán),魏志霞團隊精益求精,力爭使每位消化道腫瘤患者獲得最大的受益。
青年專家趙曦每周主導的規(guī)范化遠程會診項目,讓結直腸癌癥患者身處海南,就能享受國內知名專家的集體會診,讓患者最大化受益。結直腸癌癥晚期患者生存期通過規(guī)范化診療,將生命預期提高到3年。如今,趙曦和團隊專家,正在向“保三奔五”奮進,即確保結直腸癌癥晚期患者生存期達到3年,爭取實現5年生存期。
對于生死攸關的癌癥患者,生存期每增加一天都是一個奇跡。而海南省腫瘤醫(yī)院消化道腫瘤團隊,幾乎每天都在“刷新”生命的紀錄。
海南省腫瘤醫(yī)院 消化道團隊部分專家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