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病人進行體力活動安全嗎?
體力活動是有效的防癌措施,對腫瘤患者是安全、有益的,且廣泛適用于不同診斷、性別、年齡、分期和不同治療措施的患者。腫瘤患者適當進行體力活動可預防肥胖,減少體脂,降低血糖;增強免疫功能,減輕化療、放療毒副反應,還可促進手術后恢復。腫瘤相關性疲勞、厭食、早飽、腹脹、便秘等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最常見原因,體力活動是治療這些癥狀的最佳非藥物方法,也是美國腫瘤護理學會推薦的常規(guī)臨床措施。
腫瘤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不是腫瘤本身,而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并存疾病。體力活動通過降低并存疾病的死亡風險和第二原發(fā)腫瘤的發(fā)病率,間接延長了生存時間。通過降低腫瘤的復發(fā)與轉移,進行體力活動可直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這在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中已得到研究證實。有研究報告稱,體力活動可將乳腺癌、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0%~50% ,這是任何一種藥物治療都無法達到的療效。
體力活動有哪些要求?
腫瘤患者每周應進行至少 5次中高強度體力活動 ,每 次 30~60 分鐘。由于患者的體力狀態(tài)及腫瘤分期不同,每周保證至少一次 30 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體力活動是最低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體力活動強度過低,不能起到鍛煉效果。
兒童及青少年腫瘤患者每周要有至少 5 次,每次 60 分鐘的中高強度體力活動。同時減少在屏幕(如電腦、游戲機、電視)前的時間,每天控制在 2 小時以內。
體力活動并非時間越長、強度越大越好。研究顯示,每天超過 60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會加重疲勞,降低生活質量。
體力活動類型有哪些?
中強度體力活動包括快走(快于 5 千米/小時)、跳舞、騎馬、割草、瑜伽、高爾夫、太極拳、乒乓球、騎自行車(速度 16 千米/小時以內)。
高強度體力活動包括競走、跳繩、跑步、快騎自行車(超過 16 千米/小時)、足球、滑雪、重體力勞動(如伐木、建筑)、籃球、游泳、背包旅行。
體力活動類型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環(huán)境條件綜合選擇?;顒忧耙M行專業(yè)評估,看哪種運動方式對患者最有利。骨質疏松、腫瘤骨轉移等患者骨折風險很高,不宜進行負重或劇烈的體力活動,如跳舞、跑步、球類、田徑運動等,可以挑選太極拳、游泳等節(jié)奏相對較慢的活動。骨轉移、白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貧血、發(fā)熱的患者要權衡利弊,多加小心。白細胞減少者要避免高感染風險的項目及運動環(huán)境 ,如體育館、 泳池等。
對絕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來說,最簡單、有效的運動是晚飯后快步走。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是晚飯,吃得最好、最多,此時快步走可幫助消耗一部分能量。晚飯后走路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一是快,普通的散步?jīng)]有作用或作用不大;二是長,時間不能短于30 分鐘,否則達不到效果。
石漢平提醒,體力活動結合身心放松對腫瘤患者更加有效。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有不少改善身心的辦法,如太極拳、針灸、推拿、按摩等?;颊咴隗w力活動后不妨進行放松治療,一舉多得。